bd半岛体育平面安排教案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3-12-28

  bd半岛体育bd半岛体育《Photoshop 软件平面设计》课程是高职院校计算机的一门计算机基础应用类课程,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广泛开课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这种处理图形的基本方法和知识,形成处理图像和设计的基本能力。Photoshop软件操作具有“繁、杂、灵活多变”等特点,学生刚开始接触Photoshop 软件时都对其神秘充满了好奇和学习兴趣,但随着学习课程的难度的不断加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逐渐下降。因此,教师应该采用怎样的课堂案例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有效的学习。本文通过把这个案例教学法引入到Photoshop软件平面设计的教学的内容和特征,简单阐述其实际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是一种案例为前提的教学方法,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以教学大纲的要求、规定和教学目的为标准,把实际的案例当作解析对象,先由教师对案例进行展示、分析,再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和同学一起组织合作、探讨和完成案例,以此掌握操作方法,这种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方法上,在教师的传授、指导主要是配合学生自己独立分析,在教学过程先是从案例导出问题, 然后分析问题, 最终解决问题[1]。如此,能较好的把学生引入到一个良好的意境中去学习,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bd半岛体育平面安排教案

  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高职学生学以致用,但我国的区域经济和教育发展的明显差异,学生们的个体差异也层出不穷,造成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应用也就有不少差异。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在Photoshop 软件平面设计的教学中,就不能对忽视这种存在的差异,因此,在选择案例教学前应该先把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个基本的了解,查找并分析各个学生的心理类型和产生的主要原因,然后在设计Photoshop软件平面设计案例教学的时候要做到不偏不倚、难易适中,激发各种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融入环境、适应教学模式,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设计Photoshop软件平面设计教学案例时首先要紧扣教学大纲里的内容、目标、原则等,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具体案例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掌握案例中蕴含的知识点[2]。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目标要求。其次,设计教学案例要有实用性和代表性,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生活情感需求和知识水平能力。设计的教学案例要注意案例的可操作性,难度要由循序渐进地由浅入深,呈梯度的将大部分案例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联系起来,这样内容的前后连贯才能合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思考性和挑战性,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获得教学案例的最好效果。最后,教师要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生的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及时做出讲评,引导学生对他们的方案进行比较后再选择其中最佳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即能激发学生的激情活力又能提高学生实践运用 Photoshop 软件的能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个地区高校招生规模和数量的逐渐扩大,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质量良莠不齐, 很多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高。然而在实施案例教学于Photoshop平面设计教学中,这不仅强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还通过运用贴近生活的实用性案例使学生快捷地将知识学以致用,提高了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和以往机械式的学习和练习存在很大的区别。

  通过实施案例教学法能够有针对性的对相关知识的介绍和案例进行精选,案例教学法通过化“难”为“易”,逐渐地把教学中的矛盾有条不紊的解决,增加课堂的信息量的同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减轻了学生因为课堂上教师讲课时的乏味枯燥,在教师耐心的辅导下学生积极主动联系,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点的实践能力,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这一方面使得教学课堂上充满活力生机,也更进一步使得Photoshop 这门课程充满朝气。

  实践证明,Photoshop 软件平面设计案例教学法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在这种案例教学方式下,高职课堂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枯燥变得生动起来,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在学会基本知识的同时,还在教材和实际应用中搭建了一定的相互联系,掌握了处理实际问题的动手技巧,这些都使得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为将来的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陈玉荣.试论案例教学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1).

  [2]叶爱英.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8(12).

  [3]朱明.试论案例教学法与审计技能培养[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4):92-93.

  [4]张芸.试论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经济类选修课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 中旬刊.2011,(06):192-193.

  [5]沈文嘉,单青.试论案例教学法在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1,(02):66-68.

  《平面动画设计》课程是学习和制作二维动画的一门入门课程,这门课程的设置是为了进一步学习和提高动画设计制作的水平打基础的。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让学生掌握运用flash软件来制作动画的技能方法。

  教学分析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分析。《平面动画设计》课程是在大学二年级上学期所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它的理论和实践课加起来一共48个学时,在学习中选择运用flash工具软件来制作平面动画。在教学内容分析方面,对flash基本知识和操作的学习是学习本课程的基本知识点,重点是对各类动画制作和图形的处理。《平面动画设计》这门课程的具体内容有五章:第一章,在动画制作基础中,掌握平面动画概述和flash的工作界面。第二章,在创建与导入动画对象中,了解图形绘制工具、颜色设置和图形填充、文本处理、对象常用操作以及导入多媒体对象。第三章,在制作flas中,要掌握flas制作基础和制作flas,其中制作flas中的知识点有制作逐帧动画、制作补间动画、制作引导层动画、制作遮罩动画与时间轴特效。第四章,在实现交互的方法中包括制作按钮、组件和实现交互的方式,实现交互的方式内容中又包括使用动画面板和使用行为面板以及使用ActionScript脚本实现交互。第五章,在和导出动画的内容中有动画和导出动画等内容。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达到教学目标。

  《平面动画设计》课程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结合很密切,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的方法不适当,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那么更是无法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中。在教学中教师使用综合案例法,通过把综合案例呈现出来的方法,让学生有真实的体验过程,这样更容易让学生灵活掌握和运用知识。在这一课程的教学中运用综合案例法,可以激发学生对《平面动画设计》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有很大帮助,也必然会提升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大纲等要求下,在学习《平面动画设计》课程时选择应用综合案例法来达到教学目标是很有必要的。它需要教师从理论出发到实践再到理论的教学方式,因为理论知识不但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的落脚点。理论是分析案例的基础,分析案例是为了掌握和巩固理论,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训练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综合案例的具体实施中,《平面动画设计》课程运用的是flash制作的“认识圆形的数学课件”。案例中主要有十个场景,场景主题有主场景、认识圆形、认识圆心、认识半径、认识直径、圆的定义、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练习题和答案等;图层分别有三个、六个、十个、八个、八个、三个、七个、八个、四个、四个等。在选择此综合案例之前,应该对网上的教学案例和flas制作教程进行综合查阅,在综合案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有:首先要选择简单易懂的案例内容,在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下,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此案例。其次。案例中所涉及包含的十个场景要对《平面动画设计》课程的大纲要求的知识点能够基本涵盖。最后,由于此案例是一个认识圆形的数学课件,学生在学习实现此案例后一定会有很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样就有利于使学生的学习动机保持在一个均衡的状态下。《平面动画设计》课程是以教和学都为主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双主教学,这样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重视学生的参与度。为了让学生在构建的完整知识体系中更加易于理解,运用所学习的相关知识点,采用演示法,对抽象的内容,通过形象显示出来,在运用设问法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具体实施过程是,在教学导入中,在演示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一步步引出新知识点;根据教学目标对综合案例的拆分应对应课程的相关知识点:第一章,分析此综合案例,实现综合案例主要场景中的动画对象。让学生学会flash的基本操作,了解课件制作流程。第二章,以创建或导入的形式完成本综合案例所有场景中的动画对象。让学生学会flash的创建或导入动画对象的方法与技巧。第三章,让学生学会flash制作各类动画的方法与技巧。第四章,实现综合案例中的行为交互、脚本命令交互和组件交互等。让学生学会flash实现交互的方法与技巧。第五章是整合该综合案例,导出swf动画文件。

  在《平面动画设计》课程教学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的反馈情况可以得出,学生的上课表现很好,很多学生都对教学内容很感兴趣,有的学生很希望在学习本课程时,可以自己制作出一个flas,并且是完整的。但同时,还有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不能接受这种综合案例教学法,因此,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的完善。从经验中得出,还应该做到要合理拆分综合案例与课程相关知识点的对应部分,还要把多个知识点贯穿在案例中,把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在综合案例中分成子任务。在难易相当的情况下,保持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避免对所选择的综合案例有厌倦感。还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评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在分析综合案例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或难题。

  《平面动画设计》课程在教学中使用综合案例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综合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画设计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创新能力。

  [1]廖志斌.中文版Flash8动画设计非常讲解[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刘小伟.Flash8动画创作实用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运用于广告专业教学中,为广告专业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条件。但是,在目前的广告专业实训教学中,由于实训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导致教学各个环节脱节,专业特色弱化,实训教学缺乏时效性。本文针对广告专业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实训教学进行探究。

  为了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应变能力,将模拟综合实训的教学方法引入到中职广告专业计算机平面设计人才培养中,以真实的广告平面设计项目为背景,将工作室模式和实际项目引入到学校课程中,让学生能在学校学习中接触到社会广告设计的实际案例,熟悉设计师的工作环境和提高学生与人沟通的社会能力,为培养学生奠定更好的社会实践基础。

  广告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包括绘画基础、平面设计、Photoshop、立体构成等等。学生首先接受基础知识教学,然后进入实训教学,聘请广告设计师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培养。课程进度安排上,第一学期主要学习文化知识和广告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从第二学期开始,聘请与本校合作企业的专业广告设计师参与教学,即实训模拟教学开始;第三学期,学生就进入到企业实践培训。学生的实训模拟教学在学校创建的模拟广告工作室中展开,广告工作室可以借助电商平台成立一个服务商,也可以引进公司企业的支持提供一些设备和指导人员。优秀学生的广告设计成果,企业可以启用,一方面企业可以获得设计资源,另一方面学生的作品可以接受市场的检验。

  2.1聘请专业的广告设计师到中职学校参与教学中职学校校内实训教学是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当广告专业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进入到实训教学阶段,学生就可以开始按照企业模式进入到工作室进行实训训练,接触的都是实际工作案例,企业可以聘请优秀的广告设计师到学校为学生进行课程指导,学校也可以派老师去企业学习,让老师成为经理人去指导学生实训。与传统教学有所不同,实训教学主要是引用实际案例从设计的角度对学生开展教学。对于学生运用计算机平面设计所创作的广告设计作品,则需要从工作实际出发对作品进行分析、点评,以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

  2.2中职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内实训基地中职广告专业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构建校企合作模式,是通过创建实训工作室来实现的,即广告设计工作室。计算机平面设计被引入到广告设计专业中,学生可以运用计算机设计软件进行广告内容设计,特别是图形图像的处理。运用平面设计来完成,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在广告设计工作室中开展教学,以合作企业的真实项目作为选题,该企业的广告设计师为学生的导师,按照企业的设计要求完成工作。广告设计并不局限于图像设计本身,还需要学生制作设计预案。设计师则要在指导学生运用计算机平面设计软件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市场调查、市场分析,以分析结果作为参考进行设计。学生在这种有目标的学习环境中,就可以充分发挥设计潜力,使得广告设计创新能力有所提升。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进行广告案例分析是比较难的。开展广告设计的实际案例模拟实训,就是要结合中职学生特点进行相关知识的引导,将实际案例运用于其中,让学生通过对案例内容的认真领会,从中悟出道理。

  3.1开展实训教学前的培训广告专业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模拟教学由企业设计师参与指导,按照本单位的广告工作室设计模拟现场,布置好广告设计所需要的设备。在实训课程开展之前,广告专业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师以及企业设计师要集中备课,主要讨论模拟实训的思路、方案,将广告专业理论知识和计算机平面设计技能通过实训实现充分融合。从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中职学生的兴趣爱好角度出发与设计师共同讨论实训案例,要求案例要围绕着教学内容展开,以培养学生的广告创意能力和计算机平面设计操作能力。

  3.2模拟实训案例的抽取为了让学生熟悉自己未来的职业环境,在教学中提前布置好实训现场。教师将学生划分为小组,4-8人为一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训案例内容。让学生抽取案例。教师针对学生所抽取的案例,对广告工作室的模拟现场进行布置。学生自行根据案例进行任务分工,并分别承担着不同的工作内容。

  3.3模拟综合实训考核评分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竞争意识,模拟综合实训需要采取考核评分形式对学生的设计作品以评价。学生广告平面设计作品的评分为小组评分、教师评分和设计师评分汇总,经过加权处理后得出分数。评分标准包括操作评分、创意评分和模拟解说评分三项成绩汇总。模拟实训的考核评分要记入评分表中,作为本学科成绩参考项。

  综上所述,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的目标是培养社会应用性人才,以利于学生毕业离校后,能够适应职业环境。广告专业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在专业人才培养上,就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专业优势。采用校企合作模式针对广告专业计算机平面设计开展实训教学,成为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1]宋成勇.工作室在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与教学,2014,(20):58-59.

  [2]杨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室教学模式工作总结[R].2011.

  [3]王霞.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多段实习”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课程教学研究,2015,(14):74-75.

  [4]黄杏.施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实现校企链接[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0,(5):156-158.

  《计算机平面设计技术》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设计理论和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使学生了解熟悉计算机平面设计的行业规范。在“2+1”的高职办学模式中,本课程开设于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以我院 多媒体专业历年的就业情况来看,2009届至2011届毕业生从事平面设计的占31.4%。所以本课程教学的质量决定学生技能运用能力,也决定学生的创意思维开发,同时也影响学生的就业方向。

  作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软件运用技能、创意思维开发,在接触平面设计之前的一个学年中,学生已修完《绘画基础》、《构成》以及《平面设计软件应用》等课程,学生已经大致掌握了绘画的基本技法,有一定的造型表现能力以及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和法则组织构建理想形态的构成能力,同时也掌握常用平面软件的使用方法。但是对于理科生源的多媒体专业学生,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将以往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新课程,为平面设计课程的学习起到扩展应用作用,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对课程建设进行探究与改革,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根据我院教学大纲的规定,本课程总学时68节。计算机平面设计是一种集平面设计基础理论、大众传播学及其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实用技能。[1]因本课程涉及的内容多,覆盖面广,为了便于教学,因此将相应的教学内容根据其知识体系汇集成“块”,加以适当的学时安排进行系统授课。根据以往教学经验,课程在其内容的系统性和学时的分配上需要重新安排。其中,因为理论性太强的平面设计的形式原理、视觉流程与平面结构设计、文字的基本结构、编排形式与标题的编排、图片的平面构成、组版原则与设计步骤等内容不适合独立用来给动手能力较强的高职学生讲解,而且教材中的形式美法则因其在构成课程中已有相应介绍,故只做简单复习,所以上述内容简化为“版式设计”,在较短的课时内做简单介绍,将相应的理论分散至其它各“块”中,如在招贴设计中介绍视觉流程、在vi设计中介绍字体设计、在包装设计中介绍组版原则,灵活地把知识串联起来,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学以致用。另外,把logo设计和ci设计合并后细化为vi设计,以便开展项目式教学。整合后如表2-1所示。

  案例教学的方法就是教师以教学案例为基础,在课堂中帮助学习者达到特定学习目的的一整套教学方法及技巧。[2]平面设计中的案例教学是通过模拟或者重现设计领域中的优秀作品,让学生站在设计者的高度,通过独立思考和讨论来分析成功案例的一种教学方法。决定植入该教学方法取决于教学“块”的内容、以及课时分配的长短。在vi设计“块”中,以“中国联通vi设计”(图2-1)为例,首先通过介绍此案例的基础系统、办公系统和营业厅系统,分析其成功品牌释义、创意理念、制作规范和应用系统部分。再扩展分析为何中国联通成立时选择了蓝色中国结作为公司品牌标识;为何品牌标识由蓝色变为红色;如何弥补联通此前品牌定位不甚清晰的缺陷,从而确立新的企业文化等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列举各个成功和失败的设计案例,从中总结出成功案例的创意思维、设计准则和失败案例的问题所在,也可以在讨论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或者他人的思考来开发自己的思维,从而丰富自身的创作源泉,完成教学任务。

  一个权威的案例,在教师的教学中起着示范作用,在学生的学习中,又起被效仿的作用。所以,选择优秀案例并且充分利用,是“分块”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因此,用成功案例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有一个参照物,再加以设计上的探索,容易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平面设计中的项目式教学是指由教师引入一个完整的项目,确定项目内容及其要求,进而引导学生由被动听课转向主动实践,模拟设计企业的设计流程,在规定时间内达到任务要求的教学活动。在授课前的教学计划修订中,要对近期正在进行或将要进行的校、省、国家乃至全球的各类竞标项目有一个初步了解,小至一个威客网的投标,大至全球性的比赛,选择一个或多个项目作为学生的课堂教学的实践内容,在完成设计项目后,学生可以以个人或小组名义参加各级竞赛或投标,这也是对学生能力的考察和肯定。以项目式带动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增,也能让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社会竞标、赛项等项目上取得相关奖项或获得经验积累。项目式教学一般用于招贴设计、包装设计和vi设计等比赛机会较多且课时总数较长的教学“块”。

  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是教师运用一定的价值尺度对教学成果的审查,评价的客观性由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决定。作业的评价标准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其学习结果的价值反映,它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和忽略了哪些内容,具有指明学生的努力方向的作用。因此,作业的评价标准的制定需具有科学性,以教师评价为主兼顾学生的自评和他评,在图形或文字、组版构成、创意能力、纪律或团队精神等方面开展评价。评价标准的制定如表2-2所示。

  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科学的分“块”后植入典型“案例”的教学方式,精选“项目”等教学改革,为教学构建新媒介,建立了完善的评价标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互动性,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案例式教学,尤其是理论部分的教学,从其他的方面入手效果可能更好,如传统教学法。而泛滥的使用案例式会让学生过多的注重实际操作案例而忽略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造成学生理论知识过于薄弱,需要针对具体的课程内容采用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在项目式的推进上,尽量不要选择竞技比赛难度太大,获奖几率太低的项目,可以从校级的小型比赛做起,更容易取得好的成绩,更容易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在评价标准上,增加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分值不能超过40分,把握教师在评价中占据主要地位。如果发现学生在互评上面有不良行为更要加以制止并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保证评价的公平性。以上是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该如何更好的进行教学改革,还有待继续探究与实践。

  在信息时代,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媒介平台的发展,平面广告设计的内涵、方法发生了变化,对广告设计师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艺术设计类课程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础课程,但由于受到固有艺术设计教学观念的影响,“重艺轻技”的问题较为突出。如,在课程结构方面,理论知识较多,实践性内容占比较小;在课程教学方面,讲授艺术表现的知识较多,缺乏对学生相关设计技能的考查。平面广告设计具有综合性,教师要结合时展的特点,注重团队协作,贴近行业发展实际,让学生接触外部的世界,了解行业需求。由此可见,改革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结合平面广告设计的制作流程,优化课程结构与衔接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要课程,通常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部分。这样的课程设置方式便于教师的教学与管理,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教学方法雷同、教学手法单一、课程衔接不够流畅等。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联系不够紧密,导致课程设置分立,学生学习的知识与掌握的技能缺乏有效的关联,学生难以通过模仿、练习、实践、创新创作出理想的设计作品。这样平面广告设计人才培养便陷入了两个误区:一是强调以图形图像软件教学为主的操作训练,将软件操作作为教学重点,突出对设计软件功能、特效的应用,而忽视对设计思维、设计理念、设计意识的提炼与传达;二是将广告设计等同于艺术创作,过于强调个人的艺术体验与风格,与实际的平面广告制作脱节。平面广告设计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需要将平面广告知识、软件设计技能以及艺术设计的创意、热情融入其中,从而提升自身的设计水平和竞争力。平面广告设计课程在课程结构方面面临目标与学时两大难题。1.课程目标中的问题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涵盖的内容较多,教学目标具有广泛性,如学习艺术设计知识、掌握平面软件的操作方法以及具备职业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这些知识和技能要体现在具体的广告设计实践中(如广告标志的制作、广告创意主题的确立、广告设计方案的完善等)。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广告筹划、广告设计、广告推广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这样就容易导致课程设置存在盲目性,让学生无所适从。2.学时上的问题任何课程的教学都需要相应的学时安排,笔者所在学校的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有60个学时,其中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然而,由于教学内容较多,这些课时往往难以完成对学生设计知识、技能的培养,教师的教学重点不够突出,教学存在盲目性,一些学生“学而不会,会而不精”。平面广告设计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分立的教学模式,将知识点分开,这样虽然有助于优化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和衔接顺序,但学生往往被动地学习,难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因此,教师需要从优化课程教学入手,创新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改革,重新整合知识点。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指出,自我效能知觉指的是相信自己具有组织和执行行动以达到特定成就的能力的信念。笔者借鉴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剖析学生对学科知识、能力、知觉的预期,结合平面广告设计制作过程,联系实际,构建新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让学生了解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的发展趋势,在实践中增强信心,获得成就感。

  优秀的平面广告设计往往是由一个团队协同完成的,团队成员从自身的专业素养结构出发,发挥各自的优势,合理分工,制作出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广告作品。广告设计公司设有策划部、客户部、创意部、媒介部、综合部等部门,各部门依照部门规程,分担各自的职责,共同服务客户。一则完整的广告设计作品的制作流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首先,由客户部人员参与业务调查和跟进,搜集广告需求,开展行业资料调研和分析,得出广告设计需求。其次,策划部依据行业发展资料,结合相关设计要求,制订方案,由媒介部完成媒介完善和优化。然后,创意部根据媒介方案,结合行业用户需求,组织文案并选择艺术审美视角,以确立作品的创意方向。最后,创意部将设计方案提交给客户部,组织各部门参与探讨,修正、改进方案,形成最终的提案。也就是说,一个完整的广告设计过程大致由调研、策划、创意、原稿设计、正稿制作、校对、输出等流程组成,每个环节都是整个广告设计流程中的重要节点。设计公司同样遵循上述工作流程,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改革也应该参照上述流程。教师要基于用户、行业、社会发展的实际,找到优化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思路,突出平面广告设计的创意表现。如,教师可在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融入各类设计大赛,围绕参赛项目与学生共同探讨平面广告设计的创意和艺术表现,分解具体的设计任务,让学生分工参与实践,体验整个广告设计过程,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交流、学习和分享,了解平面广告设计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在协同制作与共同参与中,既突出了个人的专业优势,又促进了团队协作,提升了学生的创造性设计思维和服务意识。笔者所在的学校结合平面广告设计的具体制作流程,打破固有的课程章节、课时结构安排,从具体的平面广告设计任务和作品制作流程着手,将平面设计课程划分为几大模块,再结合具体的模块任务细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将平面广告设计制作流程分解为创意和设计表现两大模块,每个模块再进行内容细化,并将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具体的、可行的平面广告设计制作,从而增强学生的平面广告设计兴趣,培养其平面广告设计职业素养。

  平面广告设计课程课时较少,相关的教学内容较多。因此,教师要解决课时与课程之间的矛盾,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优化课程衔接,细化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1.分组协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平面广告设计本身具有多岗位协同、融合的特点,基于具体广告设计任务的分工要求,笔者通过小组分工设置不同的兴趣小组,让学生自愿加入小组。每个学习小组有5名学生,结合具体课程分解小组任务,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参与作品设计,共同讨论、协商。团队分组实现了对具有共同兴趣学生的整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为其适应未来行业分工和设计需求打下了基础。小组划分之后,要明确小组成员的学习目标。小组的学习方向已经确定,但小组成员需要从个人的学习目标出发,细化课程模块内容。如,将个人的兴趣、未来的就业方向进行统合,并确立为个人的发展目标。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彰显学生的个性。2.以案例细化课堂任务平面广告设计教学案例能将课堂教学与真实的设计任务关联起来,教师可借此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兴趣小组,细化教学设计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使学生掌握平面广告设计方法和技能。如,教师可细化与分解平面广告设计的知识点,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案例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又如,教师可通过海报广告设计案例、企业宣传册设计案例、报纸广告设计案例、宣传画册广告设计案例等,针对不同的设计工作岗位和任务构建序列化的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3.课后小组协作学习课后小组协作学习是弥补课时不足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实训任务,知识点较多,教师应该强调课后小组协作学习。如,教师可借鉴包豪斯的设计教学经验,鼓励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撰写创意文案、完善作品,通过“群体工学”方式增进交流与分享。4.作品展示与评价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中的作品展示环节是对教学内容的阶段性总结。无论是创意教学,还是具体的动手操作,教师都要进行学生阶段性作品的展示与评价,从组内交流延伸至班级的组间互动,研究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从中获得经验。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又能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定位。阶段性评价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采用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师生互评等方式,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程教学的连续性。

  [1]柳国伟.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改革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4(22).

  [2]徐崇.“两段式”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艺术科技,2016(12).

  [3]沈慧.平面广告设计教学方法改革研究.美与时代(上),2016(10).

  [4]万本龙.中国民俗图案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5]张婧.中国传统水墨形式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研究.云南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4.

  [7]吕佳.女性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影响力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图案在我们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渗透,衣、食、住、室内设计和环境设计的各个方面,我们一般采用立体图案和整体格局。图案知识是生活设计、平面设计和室内设计非常重要的基础。我们必须学会如何根据专业的环境艺术和室内设计的要求,设计和应用到室内环境中去,这也是图案教学的最终目的。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表述正确,教学过程中进行有趣教学。例如,在图案设计这门课中,教师应严格界定的把握,图案设计和室内设计和环境设计紧密相连,并通过一系列的实例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深入理解体会。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而不是模糊的概念。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文化修养。

  在教学中理论尤为重要。但是理论实际相结合是教学效果最好的运用。为了使学生掌握学科中的基础知识,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现实授课。首先,他们的经验可以链接到课堂,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其次,你可以把图案设计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学习运用。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生动,才能使抽象的概念容易被学生理解、吸收,转化为他们自己的财富,这堂课才是有效的,也不会导致学生囫囵吞枣,抓一堆无用的、僵化的概念。图案设计这门课程还需要注重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更逼真地安排学生联系实际等。这是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方面。这在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培养技能、技术发挥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创造性地实践,对他们严格要求、督促、检查,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其他教学需要按照模式来显示给学生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图片、视频等。同时引导学生去发现在不同环境下不同花纹图案的特点。

  例如,学生可以表现出同样的风格下不同的图案,在课堂上,学生精心设计色彩的运用:第一,色彩对比法,包括色相、明度、纯度、相比区域,并对比或大或小的对比度、色彩饱和度,所述不同颜色占据不同面积时产生的相应的心理影响。例如,黄色光感最强,人们通常认为阳光、灿烂、辉煌。第二,调和色的规律,在原则上,均匀的颜色变化是配色的基本规律。各种颜色相得益彰,才能给人以美的感受。第三,色彩构成规则,包括色彩平衡、主次呼应、点缀、渐变效果等等,让学生感受到图案设计魅力所在。

  时下很多学生在平面设计实践方面的能力相对薄弱,主要是因为在想象力这方面缺乏实践,需要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使用更多的联想灵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创造一个宽松、开放的氛围。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美感,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这种美,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要引导学生自觉培养审美情趣的审美感,开阔视野,所谓见多才能识广,加强艺术修养,提高审美素质。加强视觉形象的感受,要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体系。总之,学生的人文态度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学生可以安排文化交流,以便有更多的交流和艺术灵感产生,以便能够在碰撞中激发灵感;学生要安排一些户外活动,毕竟图案创造和很多时间都是来自于大自然、风景、动物等,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寻求更多来自大自然的灵感,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一些著名的展览和画展,学习设计和创作名家之作。

  教学图案设计的教学改革,还要注重对学生的文本作业改革的形式。传统的作业方式是根据任课老师的知识安排,针对性并不强,内容也单一,很容易分离且不利于艺术思维的培养。今后的教学改革在创新合作形式方面也可以进行开展,教师可以单独布置一些强化型的功课,以提高图案设计学生的知识强化,同时也在创新上有所突破,教师应重点加强对国外流行图案模式的发展方向,然后结合实际过程设计项目、完成项目,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负责,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开发和使用软件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与国际潮流接轨的新潮观念和完成实际项目的整合能力。

  [1]胡红忠,郑皓华.装饰图案设计[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下面就是我学习新课标后设计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3章第6节《简单的图案设计》一课。

  (画面1:在电影《音乐之声》中《雪绒花》的背景音乐衬托下,播放大雪纷飞的影片,画面的右下角有一个大大的单个雪花的图案。)

  (画面2:以六边形蜂巢为背景,忙碌着的蜜蜂飞来飞去,画面的右下角有一个大大的单个六边形的蜂房。)

  师:以上无论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是人类的文明造化,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的同时还启迪我们: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旋转可以变得如此美丽。此时此刻同学们心中是否涌动着创作的激情,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画笔,来设计出最新最美的图画。出示课题:《简单的图案设计》。

  画面4,5,6:分别由平移、旋转、轴对称构成的三组简单图案(每组8个图案)。

  师:以上的图案都是几何图形由一种变换得到的,如果把两种或三种变换结合起来又会出现怎样的图案呢?

  画面7:课本上的例题:欣赏如图的图案,并分析这个图案形成的过程。让我们先来分析这个图形的形成过程。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分析、讨论。

  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通过集思广益、互相启发,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得出如下结论:此图案是由三个“基本图案”组成的,它们分别是三种不同颜色的“爬虫”,同色的“爬虫”之间是平移关系,它们可以通过其中一只经过平移而得到;相邻的不同色的“爬虫”之间可以通过旋转得到,其中旋转角度为120°,旋转中心为“爬虫”头上、腿上或脚趾上的一点。这时学生的感觉是这幅画太奇妙了,它的作者是谁?这幅画是荷兰画家埃舍尔创作的。

  教师出示范例,一幅是一些四边形通过平移得到的一座楼房的图案,设计意图是“万丈高楼平地起”;一幅是以一些三角形通过平移和轴对称或平移和旋转得到的一组小鱼和小鸟组成的图案,设计意图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并简单地叙述你的设计意图。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叙述意图。

  师:通过设计图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设计方法,但制作过程较为繁杂,能否用计算机进行图案设计呢?

  教师请同学们学习教材上的阅读材料:“在计算机上进行平移、旋转、轴对称”。(目的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在学习内容上设置了几种不同的应用软件,体现了一定的弹性,满足了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在全体学生获得必要发展的前提下,使不同的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体验。)

  回顾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有哪些成功的经验?有哪些不足?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发扬和改进。

  家具设计教学体系中,创作设计课一般在三、四年级开设,尽管此前已经过了立体构成、造型设计等三维设计类课程的学习,但面对设计创作,学生往往还是无从下手。在教学中,笔者通过研究学生的家具设计作业,发现主要有下面两种情况:造型过于复杂,无法实现;大多为日常生活所用家具的复制品,没有创新。学生在创意思维不够完善的前提下开始家具方案的表达,所画方案往往是歪歪扭扭,既不是规矩的二维设计,也不是透视关系准确的三维立体,更有甚者似乎是矛盾空间。为了方便教学,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笔者尝试总结了“二维转三维”的家具设计创作方法,期间经过不断调整,并将该方法导入创作设计教学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根据教学经验,结合对于家具设计程序的理解,提出针对家具设计教学环节的引导式教学方法——“二维设计转三维设计”创作法。此创作法从程序上分为3步,下面依次展开分析,并用案例例证。

  二维平面是三维立体的基础,在家具设计教学中,二维设计较三维设计更易上手。在具体创作中,学生的常规思维习惯往往是依循二维设计开始。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有必要从二维设计着手。此步骤要求学生首先构思家具的基本二维截面形状,该截面可以是家具的某个二维视图(正视图、侧视图)。在此阶段,可能有若干个模糊、不确定的形态浮现于脑海中,在勾勒、推导这些基础创意形态时,要把握比例和谐感、形量平衡感、形态的重心稳固性、形态完整度等因素,更要考虑该二维图形上可成为家具结构的部分。案例“兰萨椅”创意源于传统蒙古族民间传统图案“”形符号,牧民称为“兰萨”,兰萨纹是生命永生繁衍的符号,具有天地相通、阴阳相合,万代延续的含意。民间刺绣荷包、描绘家具用品、缝制衣帽等经常用兰萨图案作为装饰。本设计以“兰萨”图案作为切入点,研究其造型观念和方法,探讨图案在家具设计中的运用。此二维形态的设计过程,是符号抽象变形的过程,是兰萨纹向符合座椅二维特征方向演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适当考虑了形态的比例感、平衡感、稳定性等符合家具基本特征的要素,使方案朝着我们预计的方向推进。经过初步推演,一点家具基本二维形态的感觉,但距完整方案还很遥远。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继续推衍,拓展出家具的基本轮廓外形。

  作为家具设计方案,必须让其架构先趋完善,因此,本阶段最先考虑的应是家具的结构,装饰部分可置于后期的调整中。作为家具设计教师,在该设计程序中须引导学生充分考虑三维形态的稳定性、重心、比例平衡感等关键要素。该纹样经过演化,线型已经基本具备了家具二维形态。待该二维形经得住推敲后,下一步尝试将该形态向三维立体转变,这也是该创作法关键的步骤。

  在“二维设计向三维设计转化”创作法引导下,已经推衍得到家具的基本三维形态。此设计程序是后期完善阶段,家具需要被继续推敲并添加装饰,以期得到完善的最终方案。在该阶段,家具形态经过赋予材质、环境渲染、摄影机视图等步骤,方案最终得以完善。以上是“二维设计向三维设计转化”创作法的三个步骤。文中所举案例看似简单,实则是笔者无数次反复推演才得到的结果,在此将几个关键步骤用作教学案例,目的是以此引导学生掌握家具设计创作过程。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教学文书,也是教师设计的起步性引导、过程性点拨、终结性指导的具体方案。它着重体现的是教师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是以教师为中心,是单方面的。教师考虑的是如何把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而不是考虑学生如何接受以及接受的方法,把自己放在主体地位,把学生放在被动地位。正因这样,逐渐形成了“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的知识积累、为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一种学习方案,也是指教师设计的供学生学习准备、学习知识、操作练习及其方法途径的具体方案。它解决的是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它是教师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教与学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的一种媒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的学习,考虑了学生如何接受以及接受的方法如何,并且教给学生接受知识的方法,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学资源的互动,是开放性的,而不是封闭性的。它关注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此形成了许多好的教学模式。

  学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学生因素而形成的一种学习方案,而不是教案的翻版。

  1. 学案设计,应将教案中一课时的内容写成一个学案,不要几课时的教学内容写成一个学案。将知识点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学生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让学生参与进来,给学生参与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进来,激励学生参与的热情,提高学生参与的能力,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学习。

  2. 学案设计,应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这里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自学的能力和水平,要了解学生各方面的信息。学生的水平是有差异的,应形成层次性,要符合每一层次学生掌握知识和认知的规律,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以此来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创设高效课堂。

  3. 学案设计,应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增强对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学会)与发展能力(会学)的统一,使学案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习方式的载体,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

  1. 学案设计,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应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维目标”,即要有明确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确定知识目标时,应考虑到不同层次(好、中、差)的学生,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以此建立他们学习的信心,使他们都有所收获。要考虑到学生如何接受知识,注重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要交给学生学习方法,以此让学生形成能力。要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也就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形成怎样道德品质,进行德育。不同的学科应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但都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知识的过程,形成良好的品质。要有明确的能力训练目标,要使不同层次学生形成不同的能力。要把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动态结合起来,以便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2. 学案设计,要认真钻研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以此来把握传授知识的重难点,找准最佳的切入点,把重点、难点的知识问题简而明的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来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学生的分组学习或探究式的学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案设计,应让学生总结本课时学习内容的要点,学会总结规律。并以此使之条理化,交给学生总结学习内容的方法,使之对所学知识形成网络,对今后的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示设计通常是环境艺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一般是由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师来开设。由于视觉传达专业学生与环境艺术专业学生在知识体系和创意思维体系方面的基础和培养目标都不大相同,因而这两个专业的展示设计课程教学定位也应有所差异。环艺专业的学生主要强调展示设计的材料工艺、人体工程学、展示空间营造等方面的培养,而对视传专业学生则更强调其视觉传达表现优势,注重空间规划、空间布局、平面设计在空间上的展示传播效果等方面。然而,目前视传专业的展示设计课程教学尚未形成差异化定位,尤其在实践教学环节,视传专业与环艺专业的教学差异性不大。

  随着设计公司的业务活动中计算机制图软件的普及应用,熟练掌握AUTO、CAD、PHOTOSHOP、COREDRAW、3DMA等二维、三维制图软件已经成为展示设计人才的必备技能。然而,计算机操作软件只是替代画笔的工具而已,并不意味着熟悉电脑制作就会做展示设计。目前社会上对艺术设计教育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有人甚至认为只要学会制图软件没有美术功底也可以做设计,这也间接导致了一些学生不重视艺术设计思维的系统学习和训练,完成的设计作品往往流于形式、出现雷同或抄袭等现象;更有部分院校将展示设计课程演变成计算机操作课程,学生只重视电脑效果图的绘制,在设计理念、创新思维、工艺制作上缺乏系统的学习,导致整体设计水平偏低,设计作品缺乏创意,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满足展示设计行业蓬勃发展的需要。

  展示设计一门包含艺术和技术的综合性课程,教学中不仅要强调展示设计的图面视觉空间效果表达和概念性设计,也要设置多层次、多类型的实践活动,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统一。然而,强调实践教学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学生参与实际的设计项目。众所周知,承担实际的展示设计项目,意味着必须严格履行合同要求,甲方对完成任务的时间都有明确的限定,项目的时限要求往往很难与学校的课程教学计划同步,客观上也无法保证学生有大块的时间在现场环境中进行操作和体验。因此,对一般高校而言,让学生通

  要解决目前视觉传达专业展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两大方面着手。首先,要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差异化教学定位,要从基础理论、设计工艺流程的掌握、创造性思维培养、视觉形式表达、空间设计等多个方面进行教学内容的相应调整。在课程前期重点讲授展示设计的基础理论,包括展示设计的原则及程序,展示设计的要素、展示行业和技术的发展等;中期阶段重点结合典型案例,讲授展示设计与人机工程学之间的实际应用问题,学习展示设计的核心技能,包括展示空间设计、道具及设施设计、照明设计等;在课程教学的后期阶段,重点是进行展示设计综合训练,相对于环艺方向的学生,视传专业的学生往往缺乏空间感的训练,展示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让他们在熟练的平面设计基础上形成空间整体设计的概念,以模型的制作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设计意识,挖掘学生将平面设计优势拓展到空间领域的能力。其次,要系统构建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综合采用“理论讲授+案例教学”的改革思路,全面提高课程教学水平和质量。展示设计教学将理论知识贯穿于整个课程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紧密结合。对于课程前期的基础理论教学,以及中、后期的专项及综合性项目设计训练,理论讲授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尽管有一种倾向认为,讲授课忽视了人际交往的层面,不能充分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和满足他们的需求,但讲授演示课仍然是高校课堂教学中常规采用的方式,讲授课与任何一种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模式如案例讨论、任务布置或实验教学等相结合,都能够实现许多教育目标。事实上,一堂优质的讲授课比书面材料更能突出思想的条理性,更能清楚地解释难点,并且能够更好地重复要点,也更有助于启发学生理解关键信息的重要意义。尤其在展示设计课程教学进入到后期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课程的基本知识,课堂上早已营造起一种师生所渴望的学术交流氛围的时候,结构缜密、综合性强的讲授课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理论内容、构建和完善知识体系、提高综合设计能力非常必要。

  案例教学法常用于管理学、医学和法律课堂,现如今已经被应用于多种学科的教学。使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所需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以及集体解决问题的技巧,它更强调学生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应该说,强调实践教学并不是要把所有的项目训练都搬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去实施,基于案例教学的实践训练一样能够实现展示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而且使用模拟情境比真实工作环境具有更全面、更灵活、更方便的优势,能够有效地解决实际工作环境与教学计划的诸多矛盾,教师还可以按照教学目标增补、变更和重新设计案例情境内容,使学生获得比参与实际项目更全面、更充分和更有针对性的训练。下面以视觉传达专业展示设计课程中的专卖店店面设计为例,深入阐释案例情境设计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从项目的综合性和调研便利性的角度,可以选取某品牌专卖店作为展示设计教学项目,鉴于学生比较熟悉该品牌及其空间环境特征,有利于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搜集素材,完成满足客户需求的展示设计作品。教师团队要预先收集展示活动信息,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等多种渠道,争取品牌专卖店或原设计施工单位的协助,并借助摄录设备拍摄展示空间的真实场景,通过实测等手段得到真实的设计数据。在此基础上,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对获取的现场情境通过集体研究,精心选择并进行分类组合,编写相关的文字说明,设计制作成切合实际的案例情境,并将之应用于教学。

  通常教师会给出上述品牌专卖店的位置、周边环境特点,节日、季节等特定背景、展厅面积及功能要求等具体信息,然后要求学生组建4人左右的设计小组,通过实地调研做好观察记录,采取多种渠道搜集该品牌专卖店的功能要求和工作特点。通过创新性设计思维训练,激发学生的主题创意,加强学生小组的分工协作,从展示策划方案开始,一步步推敲出设计的具体要素,进行富有理性和逻辑性的造型设计,强调一个品牌复合体在空间的有机呈现,并要求学生以手绘方式完成整体方案的平面、立面和剖面图,并附设计说明。

  各小组分别介绍自己的展示设计方案,由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点评。由于案例背景是真实的,学生在前期的方案设计中也对案例有了充分的思考,研讨课上学生就会变得积极、活跃,争相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集体分析、互相借鉴,在共同学习、相互学习的过程中重新构建讨论的框架,并向教师发出疑问和挑战,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也促使学生充分利用所给的设计空间,在遵循一般的设计规律以外,更多地考虑其功能的专业要求和顾客的心理需要,在此基础上从空间设计、流线设计、平面信息、互动媒体使用等方面完成创新性设计。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优秀设计案例的平面图、效果图等设计图纸和实景照片,结合设计要求和功能特点,从空间规划、平面展示、道具设计和展品陈列、互动装置、参观路线及引导标识等多个维度对优秀案例作品进行讲解,分析专业设计人员是如何运用设计元素来满足客户需求的,并对照学生的设计图进行分析,对学生作品中好的创意要及时予以肯定。通过对优秀设计案例的剖析,使学生深刻领会展示设计的方法与原理,并充分了解一件作品从构思到场地施工完成的整个流程,从而形成经验借鉴。

  这一阶段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比例制作功能性模型,将设计方案推进到三维的真实空间,具体细化到空间尺度、形态、道具细节、光环境氛围的营造过程等。搭建实体的空间模型是实验和巩固空间可能性的最佳呈现方式,也是展示设计作品的最直观体现,有助于调动视觉传达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模型制作,促使学生学会更加整体地解决问题,思考如何将视觉体系、道具体系、照明体系等统一在一个有机整体。在模型搭建环节,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通过现场观察、材料学习和比较等,了解材料特性、项目施工的关键环节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总之,由于实际项目的设计周期未必一定能够和课程计划相配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个体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使学生从中学习相应的知识点,并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是非常典型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不仅指教师在讲授课中可以列举和剖析经典的设计案例,更强调采用半虚拟的方式来进行案例情境设计和组织教学,即课题是真实存在的,所有的场地情况,设计背景等都是能够查得到的。展示设计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开展带来了积极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案例教学成功地教会学生把各种观点运用于真实情境,围绕典型案例的讨论产生了良好的学生参与效果。二是案例提供了融入背景的有意义的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发挥学生运用与课堂相关的知识、观念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基于真实情境和现实问题的综合性案例,向学生展现了多侧面和多种可能的设计选择和展示方法,以及不同设计解决方案的价值和成本比较,具有较强的设计张力和丰富的想象空间,这也促使学生在案例研究和任务完成过程中,不仅要应用所学的课堂内容,还需查阅大量的其它资料,有效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其四,基于真实问题的案例教学让学生对项目设计者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使学生在完成设计任务时更加投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邀请专业人士参与第三、四阶段的课堂讨论,让学生有机会深入了解专家是如何分析相关案例的,还可以咨询专家有关项目设计实践中的真实情况和问题,满足学生希望接触和参与实际项目的需要,拉近课堂教学与行业需求之间的距离。

  “程序设计基础(VB)”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面向全校农、林、理、工等众多专业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也是许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计算机语言入门课。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VB可视化界面设计和掌握基本编程语法基础上,能够运用三种程序控制结构(顺序、选择、循环)和常用算法(统计、排序、查找等)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于提升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对教学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也有了较大的发展。现有研究从不同侧面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有益探索,例如,采用“倒叙教学法”[1]、引入“经典案例”[2]、使用“微信公众平台”[3]等,这些做法均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各高校的具体情况不同,加上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不同,因此,探索研究适用性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仍需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程序设计基础(VB)课程是我校面向全校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公共必修课,包含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两个教学环节。2014版培养方案中该课程总课时为56学时。现有教学面临一些困境,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不清楚程序设计在专业学习和就业前景中的作用,容易对课程产生“学而无用”思想。在思想上缺乏重视,主观上没有把程序设计课程与专业课程同等对待,不愿抽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2.教学内容枯燥、组织零散。理论教学内容主要以讲述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规范和编程方法为主,采用传统的“知识点—例题解释”方式组织;实验教学中实验内容大多来自教材中的例题和章节习题,以程序验证或算法应用为主,上机操作呆板,程序运行结果不吸引人。教学内容庞杂、抽象,缺乏与实际应用的关联和结合,导致学生对课程学习目标不明确,缺少兴趣和学习动力,在学生中间存在盲目“背语法”“背程序”等消极现象。3.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有效引导和监督措施。大多采用传统讲授教学方法,辅以上机实践操作来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学习过程缺少讨论交流,实验过程以个人为主体训练,缺乏团队合作,不能有效地激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4.教师缺乏有效措施吸引学生关注。教学经验表明,在课程开课的前1—2周内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由于能够轻松实现一些小程序,学习成就感普遍较强。但随着课程的推进和内容的不断深入,加之枯燥的语法限制以及不断出现的编译错误,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下降。而教师缺少针对性地教学方法和措施,不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导致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产生厌学、弃学等消极情绪。

  为提高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通过采取重视课程学习引导、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资源建设和考核方式等一系列措施,多方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学习引导即教师在第一次上课时针对课程学习目标和意义、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进行引导,从而使学生对预期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等有宏观的认识。相对于传统的介绍VB开发环境使用、讲述基本概念、展示代码规范和VB程序设计流程的做法,增加课程导学环节更有利于吸引学生关注,引导学生明确和理解课程学习的目标和重要性。教学实践中从三个不同层面进行课程学习引导,促使学生重视课程学习。首先,以计算机操作系统、常用应用软件和专业应用软件为例,引出程序设计目的和作用,以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历史和各种程序语言的应用现状,概述不同程序语言的特点和优势,使学生对课程学习目标和意义有宏观认识;其次,通过展示VB程序设计典型案例、趣味程序和往届学生优秀作品,并将如何利用本课程知识实现这些案例留下悬念,从而吸引学生关注、激发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同时使学生对课程学习目标和作用有更加清晰具体的认识;最后,结合学生专业和社会就业技能需求,从通过课程考试、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解决专业问题三方面,引导学生树立课程学习的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最终目标,使学生对课程的重要性有更直观和明确的认识。

  现有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生虽然掌握程序设计基础知识,但是往往不理解所学知识的作用,不能做到“学以致用”。因此,教学中突破教材章节内容限制,通过设计不同类型的“应用案例”整合优化教学内容,结合具体应用创设教学情境,并将课程知识与实际应用或专业问题相融合,从所学内容的“实用性”这一角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是设计趣味案例,将教学内容和学生兴趣相结合。例如,设计简化的“果蔬连连看”游戏、“扫雷”游戏案例,使学生在游戏案例的实现过程中学习掌握程序界面设计、图像框、控件数组、程序控制结构、添加背景音效等多个知识点,通过设计“游戏高手榜”功能还可将文件读写知识融合在这些案例中。此外,搜集整理一些典型的病毒程序,使学生理解计算机病毒的工作原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二是设计实用案例,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经历相关联。例如,设计“QQ登录”、“Windows记事本”、“验证码”等案例,通过模拟网络聊天软件、计算机常用软件、网页登陆界面中的验证码等具体应用,引导学生将课程学习和实际应用结合,提升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应用性。三是设计整理专业案例,引导学生解决专业相关问题。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程序设计对专业学习的有用性是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对于教师来说,由于不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知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解决专业问题往往是有心无力。为此,在教学中采取搜集学术文献—学生自主选题—教师指导的方式设计专业案例,即通过引导学生查阅本专业学术文献,搜集整理某一领域的计算机处理需求,再由教师指导学生设计软件、完成相应的数据处理功能。例如,指导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设计“宠物医院”软件、指导食品科学专业的学生设计“健康营养自测”软件、指导水利工程专业的学生设计“VB数据处理与AutoCAD自动绘图”软件等。通过设计与专业相关的实用小软件,引导学生利用程序设计解决专业问题,提升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传统教学方法以集中的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应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是开展学生作品展示活动,提升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发掘学生设计完成的创意程序或创新解题思路,鼓励学生在每节课前进行公开交流汇报,并适时进行表扬和奖励,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此外,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在课程学习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分别挑选或设计一些典型程序进行展示,引导和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自己的优秀作品鼓舞学生,调动其学习热情。二是开展案例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先根据教学内容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案例并组建学习小组,按照“案例导入分组讨论案例实现总结与拓展”流程开展案例教学。首先,由教师提出具体问题导入案例,由每一小组各成员讨论形成每个小组对案例的分析结论和解决方案;其次,针对不同小组提供的解决方案进行对比、讨论和分析,挑选出最佳方案,然后采取分步接龙的方式由学生完成案例;最后,教师对案例的实现思路和关键技术进行总结,并提出拓展型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学习,每位学生都有参与案例研究、分析、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因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全面参与课堂教学。三是借助移动教学平台,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通过蓝墨云班课平台,一方面可将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拓展案例等教学资源推送到手机移动端,便于学生随时、便捷访问,增加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借助移动教学平台开展课堂签到、问卷调查、课堂测试、分组作业等教学活动,有利于增加师生互动交流,促进师生及时双向反馈,稳定学生学习兴趣。

  为解决学生课外学习缺少针对性的学习资源的问题,综合考虑每个学生个体在知识结构、个人能力以及差异教学需要,从学习视频、案例指导、拓展资源等三方面进行教学资源建设,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多方位的理论或技术指导,解答学习中遇到的困惑。一是针对重难点内容录制微视频,便于学生反复观看学习。通过运用微课设计及制作技术,借助于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元素,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与实现过程,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呈现,形成简短精炼的微课教学视频,到教学网站和移动教学平台上,便于学生随时访问、反复观看。二是编写以案例为单元的实验指导,为学生上机实践提供指导。相对来说,案例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实现难度,为了保证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案例,针对每个案例撰写详细的实验指导,提供案例背景、内容、任务、预期结果、相关知识等要素,一些复杂的案例还提供解题思路、关键技术,甚至实现源代码,帮助学生理解并顺利完成实验。三是提供综合性拓展案例,开拓学生思路和视野。在现有趣味案例、实用教学案例基础上,设计一些综合型更强、更贴近实际应用的拓展案例,例如,VB多媒体编程、数据库编程、网络编程等综合案例。由于课时所限,这些案例中涉及到的知识,如数据库、网络编程等并未在课堂上讲授,因此直接向学生提供案例完整的可执行程序,学生下载后可直接运行、查看源代码,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在理解这些案例的基础上,模仿设计自己的程序。通过这些拓展案例,开阔程序设计的思路和视野,启发学生在更高层次上做到学以致用。

  一是鼓励课堂参与,加大过程考核力度。对于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如主动回答问题、积极展示程序、在论坛或QQ群热心解答其他学生问题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作为平时考核的重要依据,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热情。二是定期开展课堂测试,及时获取教学反馈。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在教材每一章学完后进行章节测试,让师生共同了解每一章内容的学习效果,以便开展针对性辅导和练习。此外,在课程学习的中期和后期举行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在测试形式和手段上,客观题采用蓝墨云班课平台,学生交卷即可查看成绩和答案;程序设计测试则采取纸质测试的方式,让学生手写程序。通过章节测试、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等形式,便于学生进行阶段性学结和反思,有针对性地调整学习策略,在客观上推动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期间的学习积极性。三是开展程序免试答辩,鼓励学生进行创新。除了集中式的期末上机考试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创新,通过制作实用小软件取得课程成绩。在课程学习后期,由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结合专业需求或某一应用需求,设计制作一个相对综合、具有一定实用性的创意小软件,并进行集中答辩,由5名以上教师评委根据程序实用性、功能、创新性、技术难度等方面进行打分,答辩成绩可作为考试成绩,未通过或对成绩不满意的学生仍可参加上机考试取得课程成绩。实践表明,免试答辩举措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达到强化实践能力考核、鼓励创新的目的。

  从2014年开始,针对我校部分专业的学生实施兴趣激励的教学改革与探索,通过重视学习引导、优化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资源建设、推行多元考核评价机制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有效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表现为:一是在课堂表现方面,学生课堂参与度明显提升,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从课程后期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90%以上的学生对提供的教学案例很感兴趣并愿意通过努力去完成这些案例,99%的学生认为课程学习对于提升计算机应用水平以及解决专业问题很有帮助;三是从考试结果来看,改革后的学生课程考核通过率相对之前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四是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效果来看,学生编程能力有明显提升,分析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

  [1]栾好利,杨政.基于兴趣的“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2):78-81.

  分层次任务教学法是通过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基础型、课后型、提高型案例任务来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础型案例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同时夯实学生的基础;课后型案例能够巩固课堂内容同时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型案例能够拓展课外知识同时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我们学校的PhotoShop课程教学均在机房进行,教师会将课堂教学分解成四合一的教学模式。即每堂课前半段将要讲授的知识点和要训练的技能隐含在具体的基础型案例中,后半段通过将四个左右的小实例汇总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平面设计,这样让学生既熟悉了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又能学以致用。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将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融入到一个个基础型的案例中,学生通过案例操作掌握基本知识、基础操作和各种工具的使用。基础型案例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同时夯实学生的基础。以PhotoShop中的选区为例,教师在讲授这段内容的时候,简单介绍各种选区工具,然后给出“多边形套索工具―订书器广告”、“磁性套索工具―空中气球”、“魔棒工具―更换图片背景”、“快速蒙版工具―人物选择”等一系列基础型的案例来逐一讲解各种工具的使用技巧以及注意事项,然后学生通过这些案例来实践选区工具的具体使用。学生实践后,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办公产品宣传海报”的应用案例让学生对案例进行设计、讨论、整合。最后老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进行总结,并布置一系列课后型案例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巩固。

  在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每次课都布置课后型的案例让学生课后实践。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在欣赏过往届同学的优秀作品后,进行课后型案例的制作不但能够巩固课堂内容同时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技能。教师把任务布置给学生之后,鼓励学生自己分析解决,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予启发性的指导。另外也鼓励学生使用其他软件的优秀功能帮助自己的设计,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多种方案。在每堂课的课前都会要求学生讲解演示上一堂课老师布置的课后型案例,以“图层蒙版”教学内容的课后型教学案例为例,我们根据学生的专业情况布置了三个任务,分别是“明星换脸”、“透明的杯子”和“水天一色”,在课前选出三组代表,给大家演示完成案例的全过程,总结使用的知识点,这样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得到启发,而且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

  另外,课后型案例要允许学生在欣赏其他同学作品和总结后重新修改提交,这样我们的课后型教学设计就实现了三段走的过程:“课前自主搜集资料、创意设计”――“课上重现制作过程”――“课后修改、整理、完善设计”。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会非常投入、全力以赴地完成与日常生活和个人兴趣密切相关的课后任务。在这样的实践中学生的收获是最大化的,也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提高了动手能力。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我们提高型案例的设计基本上经过了这样的过程:学生通过基础案例模仿来学习、借鉴别人方法与思路;在模仿的同时也不断地进行思考和修改,实现部分的自我创意,应用到课后型案例中;到最后就可以脱离模仿而能自己设计作品也就是提高型案例。

  在提高型案例部分,我们将学生分组,给出多个设计选题,学生按组选择选题然后完成设计过程。图片素材可以直接从网上下载也可以自己实物创意设计然后自行拍摄,也可以从视频素材中进行截取。以“图层蒙版”教学内容的提高型教学案例为例:根据学生的专业情况布置了三个任务,分别是“个人名片”、“宣传海报”和“营销广告”,让学生在三个任务中任选一个。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提升是显而易见地,从对选题的深入研究到团队协作意识的提高到创作水平的提升。最后分组汇报是最令学生们兴奋的环节,看到学生们超乎想象的设计也会令老师感到满足和欣慰。

  通过提高型案例,学生不但能独立进行图像修复、图像调整、图像合成等日常应用,而且进入社会后能迅速参与实际工作,并运用已有的软件知识,不断创作出更优秀的艺术作品。针对不同的专业,确定不同的作业选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激情。

  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为师生搭建一个互动交流的学习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学生可以随时开展提问、讨论、交流等活动,克服了课堂的局限。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督促,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大胆加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思考自己可以创作哪些作品,分析所学的知识如何在要创作的作品中进行运用,并通过实践反复检验和提高,逐步走向创新阶段。这种形式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愿望,所以优秀的作品不断地涌现。

  经过四年多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课上基础型案例、回课课后型案例、作业提高型案例的分层次任务教学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最大化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能与软件的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相适应,让学生学以致用,为全套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为合格职业人的培养奠定深厚的基础。全面落实四年不断线的计算机全套人才培养方案。

  图案涉及的方面极广,渗透在我们生活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在室内设计和环境设计中,我们一般运用的是立体图案和综合图案。图案设计知识是环艺设计和室内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我们必须学会如何根据本专业环艺和室内设计的要求来变形图案和设计图案,并将图案很好地运用到环境和室内中去,这也是图案设计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

  要求教师在授课时深入浅出,生动有趣,表述要力求正确。例如,在上《图案设计》这门课时,教师要严格地把握好图案的定义,将图案设计与室内设计和环境设计紧密联系起来,并通过一系列的实例向学生展示。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而不是空泛地讲概念。教师还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文化修养。

  没有理论就谈不上联系实际,因此,理论在教学中尤为重要。为了能使学生自觉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教师必须注意联系实际进行讲授。首先,可以将自己的经验联系到课堂中来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其次,可以把图案设计与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相联系。最后,联系当代最新的科学成就实际等。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才能生动活泼,使抽象的概念易于被学生理解、吸收,转化为他们有用的财富,而不至于造成学生囫囵吞枣,掌握一大堆无用的空洞死板的概念。图案设计这门课还需要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bd半岛体育。